环保造假是错上加错
2021-10-26 北京中联广大建设有限公司
近日,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布7起典型案例,其中弄虚作假、造假等字眼格外刺眼。
在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“放大镜”下,一些地方的环保造假露出马脚。
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吉林发现,白山市对矿山开采管控不力,通化钢铁集团板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(下称板石矿业)5个矿区生态破坏问题突出,生态修复严重滞后。
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山东发现,聊城市东昌府区东发制革厂(下称东发制革厂)土壤污染调查工作弄虚作假,评审工作流于形式,相关地块环境风险问题突出。
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湖北发现,孝感市生活垃圾处理规划项目建设滞后,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普遍缺位,大量渗滤液违规积存,环境风险隐患突出。
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广东发现,云浮市“两高”(高耗能、高排放)项目管控不力,企业未批先建、违规用能等问题突出,能耗双控形势严峻。
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四川发现,南充市嘉陵江流域保护不力,违规采砂、侵占岸线、废旧船舶滩涂拆解等问题长期存在,嘉陵江南充段生态环境遭到破坏,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。
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中国有色集团)发现,其下属沈阳矿业投资有限公司(下称沈阳矿业公司)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不落实,高能耗问题突出,废气恶臭扰民严重,环境管理不到位。
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中国黄金)发现,其下属河北金厂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(下称金厂峪矿业公司)以采空区治理之名,长期违法露天开采,生态破坏严重。
明目张胆也好,暗度陈仓也罢,造假手段终归只是掩耳盗铃、自欺欺人。
环保造假是环保领域的一颗“毒瘤”,解决不了问题,只能一错再错、错上加错。
环境保护要的是真抓实干,靠的是久久为功,那些竭力掩盖污染事实、挖空心思弄虚作假的歪门邪道与生态环保理念背道而驰。
根治环保造假,是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一环。对造假行为必须发现一起、打击一起,严格执法、严肃执纪问责,让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。
事实上,因环保造假获刑的早有先例。今年3月刑法修正案正式实施,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入刑,打击污染环境行为和环境监测数据造假有法可依。
此外,无论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,发动广大群众提供环保造假的线索,还是加强技术手段创新,加强红外监测、无人船、管道机器人等在偷排口排查中的运用等,都是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法。
最重要的还是相关部门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到位,只有把该扛的责任扛起来、该落实的措施落地落细,造假乱象才会无所遁形。